陸家嘴金融城“新標” 財富、文化、國際一流
陸家嘴:站著的金融街
在浦東新區的腹地——陸家嘴,矗立著90多幢稅收“億元樓”,可以說,每一幢樓宇就是一條站立著的金融街。
樓宇經濟金融機構高度集聚,構成了陸家嘴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
截至2015年末,陸家嘴持牌類金融機構達754家,比2011年同期增加124家,集聚各類金融專業服務企業727家,其中第三方支付機構8家,財富管理機構96家,資信評級機構4家,專業中介服務機構50家。
自貿區金融改革的推進正在為陸家嘴金融城的建設提供新的動力和機遇。2016年,上海自貿區“新金改40條”推出,深化、細化相關實施細則和政策措施相繼落地,推動包括“深化人民幣跨境使用”和“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在內的重大創新項目在陸家嘴先行先試; 配合推動在陸家嘴建立和完善黃金、外匯、股權、債權、期貨、保險、大宗商品、航運金融衍生品等面向境內外開放的交易、清算、結算平臺。
持牌金融機構集聚式發展,新興金融機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專業服務機構不斷涌現,陸家嘴金融業態從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業態向資產管理、金融信息與服務、投資銀行、私募股權等新型業態拓展和提升。
陸家嘴聚集了中國最多的金融機構、金融人才,是全球的財富匯聚之地,也是文化交流、海派文化的新中心。在陸家嘴的核心區域,定位于全球音樂基地的上海大歌劇院正在建設中。
“十三五”期間,將有一批重大文化項目落地陸家嘴,比如浦東美術館、上海博物館東館、上海圖書館東館等建設。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在上海中心開業后,陸家嘴的寫字樓里,出現一批專業博物館,未來三年,浦東將打造“陸家嘴藝術街區”,在商務樓宇、街道社區、濱江地區、碼頭老廠房和邊角空地籌建小型專業博物館、藝術畫廊、大師工作室、文化體驗中心、電影院、小劇場和文學咖啡館,形成黃浦江沿岸最大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陸家嘴:跨國公司新沃土
在浦東新區,龍陽路地鐵站對面,一棟不起眼的寫字樓里,法國運動零售商迪卡儂將中國總部放在了這里,在這里,70年代創立的法國家族企業找到了再次啟程的創意源泉和發展動力。至今,迪卡儂已經在上海注冊了七家公司,今年年底前,其中國店鋪總數有望超過300家。
事實上,浦東新區已經集聚了大量跨國公司總部以及各類營運中心、銷售中心、財務中心、訂單中心、培訓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到2016年底,區內經上海市認定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從2010年底的65家上升到92家,約占浦東新區的40%,約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
不僅要吸引跨國公司在上海浦東設立總部,也要讓國內民營企業把陸家嘴作為他們走向世界的橋頭堡,在這里設立總部和功能性總部。
陸家嘴管委會透露,將建立健全總部經濟發展的綜合政策扶持體系,統籌財稅、科技、人才等各類政策,對重點優勢總部企業實行“一企一策”。完善總部服務的跟蹤評估機制,建立條塊結合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聯絡員制度,對總部企業個性化需求,及時做好政策落實和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