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已在上海自貿區內實施

上海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今天上午表示,改革注冊資本登記制度主要涉及商事登記,其中一些改革做法實際上已經在“滿月”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實施。比如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推進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全體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等。
不等于降低商務成本
理論上講,今后開辦“一元公司”將變得很容易。“這肯定會對創業群體、小微企業有利。尤其是擁有豐富創意的大學生,以前創業時經常會碰到注冊資金門檻,許多好的設想往往胎死腹中。今后,這個障礙在一定程度上就化解了。當然,改革做法對市場的影響如何,還要邊走邊看。”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工商界人士分析認為,由于目前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出臺,談論改革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會產生什么影響,可能還為時過早。而且,社會上不能把“取消公司最低注冊資本限制”和“降低商務成本”錯誤地畫上等號。能否在市場經濟海洋中做弄潮兒,與可能更容易地開辦“一元公司”沒有太多關系。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簡政放權,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調動社會資本力量,促進小微企業特別是創新型企業成長,帶動就業,推動新興生產力發展。“這并不意味著主管部門對企業的管制完全放開。企業經營者要理性地認識這一變化。”
“黑名單”將全覆蓋
此次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中提到,將大力推進企業誠信制度建設。注重運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將企業登記備案、年度報告、資質資格等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予以公示。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與紙質營業執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記者注意到,這些內容中的一部分已經在上海市工商局21日發布的《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企業登記管理的規定》中得到了體現。該《規定》明確,試驗區內登記的企業如年度報告被抽查發現或被舉報查實有違法行為、申報不實隱瞞真實情況或虛假承諾的,將被登記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并納入不良信用體系。如企業行為違反登記管理規定,還將面臨處罰。

根據該《規定》,年度報告弄虛作假將面臨處罰,漏報也會有上“黑名單”的風險。市工商局要求,試驗區內企業須主動向社會公示年度報告,并在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登記機關報送年度報告。
如企業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或登記機關無法通過企業登記的住所(經營場所)和企業取得聯系,將被登記機關載入“經營異常名錄”,并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必須在3年內履行年度報告公示義務,才可向登記機關申請恢復正常記載狀態,超過3年不“悔改”的企業,則將永久在經營異常名錄上公示,不得除名,還將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此次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意味著,“黑名單”未來不再局限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將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