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選擇上海自貿區注冊公司?

近日,在張江高科技園區里,世界醫藥巨頭諾華舉辦了一場“創新為患者:轉變癌癥治療進入新紀元”的研討會,會上諾華宣布,將針對亞洲癌癥患者不斷增長的情況,通過靶向治療和腫瘤免疫療法結合等方式提供有針對性的癌癥解決方案。
今年6月,經過十年磨一劍,投資10億美元的諾華研發園區正式亮相,落戶上海自貿區。和以往跨國藥企“外國研發、中國制造”的模式不同,諾華高層透露,未來更多“中國創造、世界制造”的新藥將誕生。因為繼瑞士巴塞爾、美國麻省劍橋之后,諾華將亞太研發中心的“大腦”選擇在浦東張江,成為諾華全球三大研發中心之一。
諾華集團全球董事長林浩德透露,這個研發基地的選址是諾華總部經過反復討論研究后確定的,之前也考慮過選址中國其他城市,但最終還是將目標“鎖定”上海自貿區。“上海的高校畢業生數量巨大,能夠找到我們需要的各種醫藥界人才,這對于企業新藥研發將發揮重要作用。”林浩德表示。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楊曄介紹,目前全球排名前10名的制藥公司,已有8家在張江建立了研發中心。
在昨天召開的浦東新區第八屆學術年會主題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趙振堂介紹,上海光源二期工程將新建16條線站,“鸚鵡螺”旁的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正在建設中。“張江周邊有不少高等院校,大量研發人才都將助力國家大科學裝置的建設。”趙振堂表示。
在上海自貿區金橋片區,自貿區擴區后首家外資認證機構公司已經辦得風生水起。
公司執行總裁是一名“海歸”,她介紹,“由于上海自貿區對外商投資原來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公司注冊流程比原來簡單快捷了很多。”更讓她欣喜的是,美安康成功落地后,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還為它帶來了引進人才方面的便利。
“我們作為第三方認證機構,需要一支龐大的國外專家團隊,包括來自美國學術界的一批高端科學家及食品安全領域的專家委員。”斯榕告訴記者,國際化人才團隊是美安康的核心優勢,自貿區為全球人才敞開大門,正契合了公司最為迫切的需求。
她介紹,過去60歲以上的外國專家很難辦出就業證,現在自貿區放寬了外籍高層專家的年齡限制,解決了這個問題;原本聘用國外知名大學的畢業生,還有兩年工作經驗的限制,這一門檻在自貿區也已經降低了。不但由于外商投資進出口商品認證公司的設立在負面清單管理之外得以順利進入中國市場,還在這里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