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保理業務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中的優勢
我國中小企業觸資難的原因
1、中小企業自身存在許多不利因素。
從整體上看,中小企業基本缺乏行業規范,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規模較小,資產較少;與大中型企業相比,缺乏高素質管理技術人才和相應的內外監督管理機制;經營中隨意性大,變化快,固定性差,倒閉率高,存貨期短。
2、中小企業難以從商業銀行借款。
商業銀行運行機制適宜于大企業搞貸款“批發”,而中小企業對信貸需求量小、頻率高,適合搞貸款“零售”業務,“零售”業務與“批發”業務相比,耗費的人力、時間、費用相差無幾,而獲得的收益卻大不相同。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前提下,銀行當然不愿做中小企業的貸款“零售”業務。
3、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渠道不暢。
我國目前對發行債券和進行股票融資實行嚴格的控制,對發行主體、資產規模、營業額、利潤額、融資額度等有嚴格的限制條件,中小企業很難跨過這一高門檻。
4、我國缺乏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我國目前還沒有全國性的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或擔保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筆者認為開展保理業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整體經濟下行,保理的逆經濟周期特性顯著
由于這兩年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中小微企業更多的面臨生存的困難。傳統金融機構更多的采取惜貸或者追加抵質押物的方式來覆蓋融資風險。相比起大型企業而言,中小微企業更難爭取到傳統金融機構的青睞,因此融資日益困難。而更看重下游客戶資質而非融資企業資質的商業保理,則成為眾多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新選擇。
眾多產業形成買方市場,催生更大規模的應收賬款
當經濟周期下行,產能過剩成為大多數行業都面臨的問題。更多的供應導致下游客戶有更多的選擇和話語權,形成了買方市場。形成買方市場后,賒銷就會成為大型企業的常規手段。買方市場,催生了更多、更長期的應收賬款。而基于應收賬款而形成的一系列綜合金融服務的保理業務,則有更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網絡技術、征信體系完善,提供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商業保理業務近兩年快速發展。一方面是互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的發展。這幾年互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的快速發展,為商業保理的業務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更快捷的挖掘客戶,更精準的識別風險,更有效的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是征信體系的完善。這幾年的征信體系完善,為金融機構識別黑名單客戶以及企業過往貸款記錄提供了不少支持。使客戶識別更容易,違約代價更嚴重。過往除了銀行外,幾乎沒有其他金融機構能夠對接到人進行征信,導致貸款企業和貸款者的違約成本較低。
保理業務在支持中小微企業方面的優勢
1、保理業務融資對企業整體的資信能力要求低
在傳統融資方式下,資金供給者主要關注的是資金需求者作為一個整體的資產負債、利潤和現金流量狀況,即企業整體的資信能力,而較少考慮資金需求者某些特定資產的質量,但對中小企業來說,整體的資信能力大都比較差。
保理融資方式下,保理商通過承購應收賬款向賣方企業提供融資,是以賣方企業的供貨合同為基礎的,這一融資方式的主要依據是賣方的產品在市場上的被接受程度和其盈利情況,而非其資產負債表的狀況,即保理商主要關注賣方企業(資金需求者)的應收賬款的質量狀況,而將賣方企業本身的資信能力置于一個次要的位置。這正可以規避中小企業整體資信能力較差的劣勢,有利于擁有暢銷產品的中小企業進行融資。
2、保理業務融資不需要擔保
傳統銀行融資方式下,銀行一般要求企業提供擔保物(抵押物或質押物)或由第三者提供擔保。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企業規模小,難以提供合適的擔保物,同時由于第三者擔心中小企業無力還債,大都不愿擔保;找專門的擔保公司提供擔保,手續繁瑣,又增加了中小企業的額外支出。
保理業務融資能夠解決中小企業缺少擔保物和難以得到第三者提供擔保的問題。在有追索權保理方式下,相當于以出賣的應收賬款作為擔保物,不再需要額外的擔保物;在無追索權保理方式下,根本不需要擔保物。
3、保理業務融資可以減輕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負擔
保理業務的一項基本功能是催收賬款。保理商的專業化特點決定了它可以把貨款到期至收到貨款的時間盡可能縮短,同時避免傷害買賣雙方的關系;對于無追索權保理,保理商為避免賣方企業客戶違約的風險,更會主動催收貨款。在催收賬款的同時,保理商還可以為企業提供銷售賬管理,使企業隨時掌握客戶付款的情況。
由于許多中小企業不具備完備的財務系統,保理商所提供的專業化服務可以幫助他們減輕應收賬款管理的負擔,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同時,保理商有專業技術人員和完善的業務運行機制,會詳細地對企業的客戶進行資信調查,建立一套有效的收款政策,保證應收賬款及時回收,減少了中小企業的收款費用。
4、保理業務融資降低了中小企業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
保理業務融資是企業利用應收賬款進行融資的方式,重視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中小企業利用保理業務融資,將流動性差的應收賬款變現為具有高度流動性的貨幣資金,盤活了中小企業的資產,降低了資金占用的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