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公司時什么是認繳制和驗資制?
隨著認繳制的實施,對于廣大創業者來說是一大福音,也是國家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有力推動。很多人對認繳制和驗資制度傻傻分不清,筆者就從工商管理部門以及對公司注冊流程大數據分析給出詳細講解。
2014年3月1日之前注冊公司都需要驗資,需要聘請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對自己企業驗資情況進行認證和審核,最終拿到《銀行詢證函》才可以去銀行辦理其他手續,這就需要企業法人或股東按照承諾的比例將錢存入驗資戶用于銀行進行資本驗證。目的就是公司注冊資金到位,一旦公司遇到風險或者資不抵債,注冊資金(之前的驗資資金)需要拿出來進行債務償還和清算。
就是明白告訴告訴你所需要承擔的風險。這就導致了很多人想創業但是礙于資金不夠而徘徊,導致注冊人找到中介走過橋資金來獲得驗資資金,更有甚者到銀行抵押來獲得銀行貸款獲得資金進行驗資。
認繳制是在2013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在對《公司法》的修訂時規定的,正式實施是在2014年3月1日。認繳制實施以后情況了有了很大的改觀,不用為了注冊資金而勞神傷腦。在認繳制實施8年之際,公司需求平臺從大數據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得出,認繳制的推出利于進一步市場化,利于提高競爭和提高生產服務水平,從而能更好的參與社會分工和生產服務。民生層面上也是給了更多人可以參與市場正當競爭的階梯和渠道,更好的促進社會進步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認繳制并不是說一分錢不拿就可以注冊公司,認繳制度就是在企業申請注冊登記的時候,擬定并承諾注冊資金多少(合伙就認出資比例和出資額度)不需要真正繳納到企業賬戶,不需要專門驗證資金是否到位。但是規定期限(一般都是10年)要去足額繳納注冊資金,如果到期限沒有按照要求足額繳納,是需要承擔法律相關責任的。十年時間基本一個公司能發展的都發展壯大了,發展不起來的只能……承擔國家的利好政策待遇的同時,也要遵守約定,做到誠信經營。